笔趣阁 > 王妃不好当 >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笔趣阁 www.biqugex.org,最快更新王妃不好当 !

    第六十三章

    收敛起所有的情绪,我淡定地站在琅身边,被我这一打岔,他们君臣的话题很自然地从是否该向西夏出兵转为该否积极防御辽国,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知道如今辽国的皇上是耶律隆绪,而真正掌握朝政的却是萧太后萧绰,这两个人可太有名了,我不想知道都很难,看来即使没有大宋,历史还是朝着它既定的轨迹行进着,辽国仍旧是中原汉人的心腹大患。

    听了半天,我算是听明白了朝臣中为两派,一派是以纪昀为首的保守派,他们主张与辽修好,说什么辽人要的就是金银、绢丝,只要给了他们这些东西,他们自然不会再袭扰我边境;另一派是以寇准和燕亲王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辽国狼子野心,岂是金银绢丝能满足得了的。

    寇准正色道:“对辽人来说每年岁贡,不若直接占为己有来得痛快!吾等一味的退让,只能让辽人更猖獗。”

    无论哪边说话,太上皇都点头称是,让人摸不清他的态度;而琅脸上的神情更是高深莫测。

    我使劲地回忆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拜如今那些什么、这些书所赐,对宋辽这段历史,我倒还有记忆,记得是辽统和二十二年,萧太后和耶律隆绪率领大军直逼黄河岸边的重镇澶州,与大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记得书上说,当年澶渊之盟时寇准已是宰相,与杨延昭是积极的主战派,他甚至押着宋真宗亲自上前线督阵。大宋将士见皇上驾临,士气大振,浴血奋战,这才为大宋的谈判奠定了基础。最后辽宋双方订立“澶渊之盟”以宋国每年向辽进贡“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为代价结束了辽宋战争。从今天这个情形看,寇准果然跟传说中的一样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如果历史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前行的话,不日寇准就该立为宰相了!就是不知琅或太上皇会不会像宋真宗这么昏庸,就不知寇准到时能不能力挽狂澜,还有这大宋换成大周,又没有名将杨延昭,这段历史会不会改变,想到这儿我的眼睛忍不住朝寇准飘去。

    随着手心的一阵刺痛,一个不悦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眼往哪儿瞅呢!难道寇卿长得比朕俊美?”

    俊美是谈不上,可起码他想什么让人一目了然、不像你这么阴险!我腹诽道。

    强忍住心头的不满,轻声问:“如今辽国是统和几年?”

    琅瞥我一眼,缓缓答道:“统和19年。”

    “还有三年!”我自言自语道。

    “什么还有三年?”琅问。

    愣了愣我才回道:“哦,我是指自己丁忧应该是三年吧。”

    “哦?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啦?”这话显然不能敷衍他,琅狐疑地望着我。

    “什么叫突然想到,从今天凌晨起,我一直在跟你说这事好不好”我压低嗓子道。

    话还没完一直偷偷关注着我们的太上皇突然抬头发问:“琦儿,你以为众卿意见如何?”

    愣了愣,我才讪笑道:“父皇怎么问儿臣呢,儿臣一介女流,可不懂这些。”

    太上皇微微一笑:“琦儿可不是一般的女流,琦儿就别过谦了,能让冰火凤镯认主的主人,决不会是泛泛之辈。”

    这算什么谬论!他这是存心要为难我吧,难道我们俩嘀嘀咕咕让他不悦,还是刚才我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一副看热闹的样子让他不爽?md,想害我直说就是,何必来这一套,面上却益发恭谨:“父皇这话说得,儿臣更加惶恐了!”

    太皇太后笑了:“行了,琦丫头,你父皇让你说,你就说说,这堂下都是自己人,说错了谁也不会笑你的!”

    我知道我若再不说些什么出来,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关的。浅笑道:“如此,琦儿就胡言乱语几句,说得不好,父皇可不许恼!”

    “父皇何时恼过琦儿啦,琦儿,但说无妨。”太上皇此刻的笑容简直可以用慈爱来形容了。

    我配合地轻笑:“对军国大事琦儿是不懂啦,不过在剑泉山庄时,琦儿常常看门下弟子们踢蹴鞠,看久了,琦儿得出一个心得: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好!好个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娘娘此言,微臣赞同极了!”寇准点头赞道。

    我莞尔,这人果然是性情中人呢!朝他微微点头,话题一转又道:“儿臣还记得战国策上有一句,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只是这姑字的尺度得好好把握。”

    我说话时太上皇跟以往一样不住地点头,见我顿住,太上皇笑道:“朕听得正入耳呢,琦儿继续啊!

    我歪头天真地一笑:“继续?就这几句话还是儿臣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呢,哪还有什么继续!”

    “如何会没有呢,比如琦儿可以说说这周辽之间又该如何姑,如何取舍?”太上皇精明的眼睛紧瞅着我。

    我歪头一笑:“在继续就是,要权知轻重,度知长短;审时度势,那可是父皇和皇上的事了;至于说到取舍,拿得起,收放自如放得下;该取则取、该舍必舍乃人生大智慧、高境界,儿臣可没那个能耐。父皇一定要儿臣说,儿臣倒想起在剑泉山庄时,常跑到黄河边,看老农垂钓,记得一个老农跟儿臣说过,钓鱼必须使用鱼爱吃的钓饵,儿臣想这就是姑的最高境界了吧!”

    “好!好!好!不愧是天后!”太上皇朗声笑道。

    “娘娘能把日常浅显的生活中道理运用到朝堂上来,甚妙!不亏京都第一才女的称号!”纪昀躬身回道。

    我羞怯地笑着,正欲客气几句,太上皇突然话题一转问道:“刚才,皇儿和琦儿嘀嘀咕咕的就在讨论这些?”

    琅微微一笑:“那倒没有,刚才琦儿是在问儿臣一些私事!”

    “私事?在此刻谈?”太上皇声不高,可脸上的表情却不善,突然一个成熟的主意在我脑海中形成,我抬头娇声道:“父皇,其实我们说的严格算起来也不算私事呢!”

    太上皇似笑非笑地望着我们:“哦,那皇儿跟你在说什么呢!”

    琅拼命拉我的衣裳示意我不要出声,我甩开他的手,跪下道:“其实儿臣在跟皇上谈儿臣丁忧守孝一事!儿臣想去并州张氏祖坟为先考先慈守孝三年,可是皇上”说到这儿我故意羞怯地瞥了琅一眼,再坚定地恳求道:“恳请父皇做主,应允儿臣去并州,以全人子之肖!”

    太上皇轻笑出声:“这事啊!本朝以孝治国,皇后作为国中妇人的典范,照理是该替宸亲王夫妇守孝,只是朕也能理解琅儿不肯的理由,毕竟你们是新婚燕尔,三年时间可不短,难道你要琅儿等你三年?再说朕还急着等抱皇孙呢!朕的意思呢,宸亲王膝下不是还有义子嘛。就让那个叫萧茨的义子替汝送宸亲王夫妇灵柩去并州,替汝守孝,云儿,你代表朕和你皇兄跟萧茨一起送宸亲王的灵柩去并州吧!”

    柴熹云低首应道:“儿臣遵命!”

    “义兄虽说可以替儿臣尽孝,可是儿臣还是想自己去。先考先慈膝下无子,唯余儿臣一女,儿臣不替他们守孝,又有谁替他们守孝呢?无论如何求父皇允许儿臣送先考先慈的灵柩会并州,将他们安葬再作打算。儿臣恳请父皇为儿臣做主!”我磕头求道。

    纪昀叹道:“皇后娘娘慈孝感天,有此娘娘是大周之福啊!”其他大臣也纷纷复议:“是啊,是啊!”“看在娘娘一片孝心的份上,太上皇就允了娘娘之情吧!”

    “如果朕再不应允,倒显得朕不通人情了。好吧,就依汝,不过三月之后汝一定要返回哦,不然,琅儿要怪朕不通情理了!”太上皇笑道。

    只要能跨出这皇城我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俯身谢道:“儿臣遵旨,谢父皇!”

    琅死死地盯着我,嘴角挂着讥讽的笑意,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在我耳边低语:“我倒有些想不通,对一个自己根本就不熟悉的父王,你能有什么感情?或许,我该问一声,他真是你父王吗?”

    心猛地一跳,要不是台下站着这么多人,我真会失声叫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

    可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复低首道:“儿臣有个不情之请,恳请父皇答应,儿臣”

    太上皇手一摆:“琅儿不必再言,此事绝无可能!值此内忧外患之非常时期,皇儿身为皇上,如何能擅离京都。就让云儿替你走这一遭吧,你若不放心琦儿的安全,可以派一骑亲卫护送皇后和宸亲王的灵柩!”

    虽然琅垂下眼帘,将一切情绪隐去,可是在太上皇说这席话的那一刻,我还看见了他那一刻满脸的不甘和不满。刚才还领起的心一下子落了下来。呵呵,我倒要看看你们是如何的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