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298章 西安战役(五)

第298章 西安战役(五)

作者:倦鸟落旧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iqugex.org,最快更新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洪承畴这边还没有给王三他是否投降的消息。

    王三也不甚在意。

    他正带着人在高杨庄尝试炸开一条坡。

    双方已经展开炮战了几轮。

    王三看得厌烦,下来走到了一个“一窝蜂”改造出来的二踢脚发射器,亲自点燃引线。

    片刻之后,整个阵地上一百座二踢脚,同时喷发,窜上三十几米,接着喷发二级推进,旋即砸进台地上方的明军阵列。

    轰轰轰——

    爆炸此起彼伏,惨叫连连。

    一时间,上边都不敢呆着太多人,不然被这一排二踢脚炸到,不死也半残。

    按照现在的医疗技术和酒精的金贵程度,哪怕是精锐家丁也不见得能花销得起,一旦大面积感染,死是肯定的。

    因此,被炸伤,烧伤,很要命的。

    这些军户、兵头,一退,就个把时辰不会上来,王三这边只管挖坑,埋入炸药,准备爆破。

    如果自己这边能直接炸开一条路,那就不用跑醴泉县迂回了。

    只管从高杨庄冲上去就成。

    “大王,咱后备的火药,还是少了点,有些时候,还是别这么轰炸。”

    贺天岸来找王三,手中拿着一本账目,刚刚王三花掉的火药数量被他一划,肉疼得很,好几百斤就被王三直接打没了。

    “没事,炼硫炉已经打造出来了,今后咱们炼铁的时候,同时能炼出硫来。”王三摆了摆手,并不是很在意的说,“硝石也不难,这不是让人将各地的旱厕都进行督守,火药的制备原料基础解决了,制造火药就很简单了。”

    贺天岸看王三这幅不怕花销得表情,也不好说什么。

    “对了大王,方才听到北方雷宏参谋长的消息传来,说是北方发现了延绥军正在追击大盛军往山西方向去了。雷宏参谋长问,是否趁机出兵延绥。”

    王三闻言,思索了片刻说:“暂时不必,让陕北的王伊等部再等等。

    这一次出兵,是崇祯的京师被女真入侵了,他下诏天下勤王,这群人都是去勤王的。

    正好,让他们多抽一点人离开,等我拿下了西安府。

    延绥一听到西安府被我所夺,立刻就能明白如果不投降,他们那边就会沦为双方战场。

    到时候书信丢一封过去,准他们带浮财入西安府,他们多半都会投奔我来。

    毕竟朝廷养不起他们,我不会养他们掌兵,下边的军户快饿死了,见到咱们的政策来了,他们也会欣然投效。

    西安府才是整个陕西都司和陕西行都司的核心,拿下西安府,就意味着咱们大事成了一半,有足够的力量跟大明抗衡。

    天下的风向也会因此而变。”

    “是。”贺天岸越觉得很对,至少王三每次发兵征伐的时间点,都选得很好,一步步撕开了西北三边的薄弱口,现在更是有如天助。

    王三一边赌上全幅身家的时候,居然女真杀进了京师地界,吓得崇祯小皇帝赶紧召集天下勤王。

    眼瞅着西北局势不稳,这一次勤王不知道会给多少看清局势的家族逃亡机会。

    他们一走,愿意留在本地的要么首鼠两端,要么愚忠,总之都是可杀之人,反正死了不可惜。

    等建奴入侵京师,崇祯惊慌失措诏令天下勤王的相关话题发酵。

    一时间新顺国境内不论文武还是百姓,都鼓掌叫好,甚至有人高喊天命在新顺。

    毕竟王三每次出兵,都能踩在大明的薄弱时间点出手,次次都能这么顺遂,这不是天命庇佑是什么?

    王三也乐得下边百姓传播这些言论,一时间,士气高涨。

    士气一有,下边干活打仗也就更卖力了。

    ……

    另一边,固原州平虏守御千户所。

    甘肃参将王国,接到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勤王诏书。

    王国一看,立刻眼前一亮。

    他这段时间跟大同军的马元锜交手数次,结果不仅没有胜果,反而还被击败,也知道了光靠他自己,很难有胜算。

    眼下,三边勤王诏书来了,三边总督也不可能阻拦他趁机离开,甚至这一次勤王之后,多少还能获得功勋。

    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成败在此一举,王国立刻召集了麾下的守备、千户、试千户、把总、百户等一起来商议勤王的事情。

    亲卫来到了营地,刚想叫人,就听到了把总李鸿基的营地内,传来了一阵阵嘈杂的抱怨:“咱们都来这里多久了?饷银是一分也没见到!把总,你可得替咱们想想办法啊!”

    “就是啊!把总!要是没有饷银,我都不敢想之后我家儿郎怎么活!”

    把总李鸿基只能安抚,突然看到了王国的亲卫,赶紧对边个喊:“补之,赶紧劝劝兄弟们,将军派人来了支我去一趟营里。”

    众人一看,是王国的亲卫,这才消停了一些。

    边个的李过,赶紧过来安抚众人散开,这才算是将躁动压了下来。

    李鸿基趁机脱身,来到了亲卫身边,得知王国召唤,赶紧跟着走。

    才出他的营地,边侧走来了一个青年,二十出头,身着锦衣华服,不似寻常兵痞装束,若不是李鸿基知道眼前这人,乃是西宁李氏旁系家人,这几年发了点财,从延绥回来,走通西宁李氏的关节,买了一个把总的位置,他也会眼红眼前这人的穿戴。

    “鸿基兄!”青年热情的打招呼,“有段时日不见了,近来可好?”

    “彖图兄。”李鸿基作揖着,虽然眼前这个青年不似打仗的家伙,但他能说会道,手里有钱,待人和煦,李鸿基他们这些把总,全靠他周济,这才算是保住了各家各营不崩溃。

    可以说,这位就是衣食父母。

    “鸿基叫我表字作甚,叫我名光极就好。亲近些。”青年笑吟吟,面容和善。

    “不敢。”李鸿基赶紧摆手,眼前这位,从兄乃是世袭西宁卫指挥使同知、锦衣卫指挥使李光先。

    西宁李氏,乃是东府一带的大族之后,一家子出了不知多少官身。

    虽然他家这一脉,在万历年被抽调出西宁府,在甘肃一带混了个百户,后来几次兵变,家道中落等等缘故,导致到了他这一辈破落了。

    但他命好,跑了一趟关中,回来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富商,身边跟着从卒五百余,可以说兵强马壮。

    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最近听说,因为这人有关中的关节,能赚茶马的钱。

    西宁李氏,似乎打算将一些产业交给他打理,但他给婉拒了,说是准备先搏一搏功名,等赚个世袭百户,他才能议价。

    这才有了这一次王国出兵东来,李光极随行镀金,李家还给王国打点了不少银钱呢!

    “对了,方才看鸿基你走得匆匆,可是因为饷银的事情?”李光极瞧了一眼吵嚷的营寨,不免可惜的摇头,“这上边都给了多少钱粮支用给王国,结果他还是这么抠搜。”

    李鸿基听得心下沉沉,一言不发。